由病毒引起的养殖鱼类疾病(二)

2016-06-03  来自: 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2220

(三) 鳗鲡狂游病

本病为近年来福建、广东等地养鳗场普遍流行的一种鳗鲡疾病。发病养鳗池死亡率为60.0~70.0%。当年鳗鲡(体重100~150克)和2龄鳗鲡(400克以上)均可发病,尤以欧洲鳗鲡最为严重,每年均造成较大损失。

病原病原为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Eel Coronavirus-like Virus)。

症状 患病鳗鲡在池边水中上下乱窜或翻滚旋转或倒退游动,间或头部阵发性痉挛状颤动或扭曲,嘴张开,不久后即死亡。体表无明显病症,有时可见口腔、臀鳍、胸鳍部有轻微充血或溃疡,剖检测可见肝脏或肾脏有肿大现象。

由病毒引起的养殖鱼类疾病

3 示鳗鲡狂游病(示身体扭曲,嘴张开,体表无明显病症)

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于欧洲鳗鲡,夏季高温期为流行高峰季节,故又称欧洲鳗鲡夏季狂游病。从开始发病到高峰期约7天,大批死亡则在发病后15天左右,传播、蔓延速度很快,容易形成暴发流行。

防治方法本病一旦发生,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必须强调预防,下述措施供参考。① 在鳗鲡池上设置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② 注意保持池水环境清洁和相对稳定,防止水质、水温变化过大。③ 发病季节中应控制投饵量,宜少不宜多,饵料中可添加康大公司生产洲旗牌免疫增强剂或免疫多糖,以增强鱼体的非特异免疫能力。④ 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康大二氧化氯200克/亩·米或抛洒康大二氧化氯片150片/亩·米或漂白粉精0.1~0.2毫克/升。发病后治疗,先用上述①所述方法全池遍洒后,可用康大公司洲旗牌鱼菌清1号,按每100千克鱼体重用0.5~1.0千克计算+青板黄柏散(按每1kg体重鱼0.3g+免疫增强剂(150g~300g100kg料),拌入饲料内或制成颗粒饲料投喂,11次,连用3~5天。

(四)鳜虹彩病毒病(Iridovirus disease of Siniperca chuatsi

[病原] 该病的病原暂称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属于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所以习惯上也叫鳜的虹彩病毒病。

 [症状和病理变化] 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尾柄处充血。有的病鱼眼球突出,有蛀鳍现象。濒死鱼表现嘴张大,呼吸加快,加深,身体失去平衡,鳃苍白,部分鱼体表变黑。剖解,可见肝脏、脾脏和肾脏肿大,并有出血点,肝上还可见坏死灶,肠壁充血或出血。有的还有腹水,肠内充满黏稠物。组织切片观察,肾中的马氏小体大部分坏死解体,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泡变性。脾组织发生变性、坏死。肝细胞排列稀疏,有的细胞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在脾脏和肾脏中还能见到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强嗜碱性、肿大的细胞。鳃小片细胞变性坏死,上皮组织萎缩,结缔组织纤维化,阻塞。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脾脏细胞中有大量切面为五角形和六角形的病毒粒子。当病鱼受到多重病原感染时,症状多样化,包括体表的局部出血,部分器官的肿大、糜烂和坏死等。

由病毒引起的养殖鱼类疾病

4 示鳜虹彩病毒病(有出血点,肠壁充血或出血)

 [流行情况] 鳜(Siniperca chuatsi)是淡水名贵鱼类,20世纪80年代后在我国大量养殖,其中广东居多。1993年以来,每年都流行鳜疾病,特别是199619971998年这三年,鳜暴发性疾病流行,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鳜养殖的正常发展,故又称鳜暴发性传染病。国内学者经过病原学的大量研究证实,虹彩病毒病为主要的病原。由于该病毒主要感染脾脏和肾脏,何建国等(1998)建议命名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养殖期内,每半个月全池泼洒河南省新乡市康大消毒剂有限公司生产洲旗牌二氧化氯200克/亩· 米或抛洒康大二氧化氯片150片/亩·米




关键词: 由病毒引起的养殖鱼类疾病